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如何引导?

科学技术的进步革新了信息生产、传播的方式,丰富了信息生产、传播的内容,也重塑了舆论环境。由于技术的影响,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而运用广泛的社交平台、自媒体又权威性不足、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本文从现实问题出发,探讨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舆情预测、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环节,从而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可能性,希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引导公众更理智地参与议题讨论。
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国家和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综合改革的新时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使得各种文化、观点甚至价值观的碰撞和冲突不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而且在网络世界中也更加频繁。在互联网环境中,信息扩散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突发社会事件中,如果官方组织和传统媒体未能及时及时地检测和指导公众舆论的酝酿阶段,区域社会事件可能会很快变成大规模的舆论事件,演变成更大的公共危机。
人工智能提高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准确性、有效性、速度和广度。信息获取与传播、信息生产机械化、信息发布个性化、信息交流匿名化、信息反馈智能化等新的信息交流形式的出现,给舆论生产系统的维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也为公众舆论引导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提高了舆论引导的能力,全面满足了新公共生态环境下受众的时效性和差异化要求,引导公众更合理地参与话题的讨论。
一、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困境
我国网络舆情高发已经十年了。通过梳理2000年至2017年CSSCI来源期刊中发表的公众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一些研究者回顾了网络舆论的发展。自2009年以来,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迅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大数据、移动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舆情的数量和影响力不断增加。事实上,近年来,舆论事件已不再是单一的媒体传播,而是一种交织在一起的多媒体传播。舆论的多源性和跨媒体综合传播,促进了舆论发酵的速度和普及,专业群体职位或利益代言的频繁发生,网络谣言的增多和舆论逆转,社会舆论“邻里效应”和“双重标准”的共同特点和趋势,引发了多重社会问题和信任危机。
□2019年8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行面向媒体和市民游客的探营活动。图为参观者参观华为5G体验馆。(新华社记者方哲/照片)
文章指出,网络舆情是通过舆论信息了解舆论的重要窗口。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网民的真实想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舆论平台,对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网络舆论是公众监督政府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公正地解决社会问题,对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政府及官员形象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网络舆论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反应和指导工作。
要创造一个积极的、积极的舆论环境,需要网络媒体、社交媒体、自我媒体等新的传播主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全面的合作。蓬勃发展的新媒体虽然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但其权威性低,制作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很难在舆论引导水平上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如此,一些在线媒体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吸引用户,增加推文、评论和意见,大量生产低俗的内容、新闻标题、党报文章和虚假消息,引发谣言,威胁社会稳定,并为权威和国家媒体增添了许多工作。同时,算法决策技术在内容分发中的应用,不仅导致大量的同质信息推送,而且还有助于低质量信息的进一步传播。
传统媒介被用来成为舆论引导的主要力量。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和自我媒体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下降。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传统媒体甚至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方面落后于新媒体。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和官方媒体纷纷在微博、微信等主要社交网络平台上开设账号,积极应对互联网影响下的信息快速、及时传播情况,初步取得积极成效。然而,在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过程中,基于Internet大数据的内容生产和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内容的质量和价值整体下降,另一方面,生产、信息传播和消费再次加速,这给公众舆论的指导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都给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9年6月6日,杭州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镇展厅展示了创新型企业的高科技产品。新华社记者XuYu/照片
□2019年5月16日,正在天津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观众在浪潮集团展台体验人脸识别技术。新华社记者岳月伟图片
两个。利用大数据和自然语言识别和预测网络热点和舆情趋势
为了引导舆论,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事件变化引起的舆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在网络舆情高涨的十年中,不同阶段的舆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人民网的研究报告,2018年的民意更多的是关注城市居民的生计和安全,这与以往关注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制度问题不同。2018年前20个热点舆情事件(话题)中,民生和公安领域的问题占一半;西部地区网络舆情事件(话题)呈高发态势,舆情热点板块呈现“下沉”特征;舆论加速向区县“下沉”,并更多地聚焦周边琐碎的生活需求,“幼儿园虐童”、“高铁欺凌、殴打”“公交司机等乘客欺凌”等小热点,却引来舆论大哗;舆论热点进一步向城市中等收入群体转移,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出台、个人所得税改革、顺风客遇害系列事件、房地产税等话题,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医疗、教育、社会和公共安全等“旧主题“仍然突出,表明社会各阶层对成就、幸福和安全感的需求日益增加。
舆论引导的前提是准确把握现有舆论,预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预测是大数据治理的核心。庞大的互联网数据库、完备的数据资源配置和使用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帮助传统媒体和官方机构成功预测网络热点和舆情走向,将危机治理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事前防范,增强传统媒体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官方机构在舆论治理中,降低治理成本,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效率。
网络舆情监测与预测研究已经持续多年。Stanislav Nikolov和Devavrat Shah以Twitter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互联网用户发布信息的时间序列最近邻分类的有效性,并建立了时间序列的潜在源模型[5],并利用该模型成功预测推特上哪些新闻话题可能成为舆论热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Twitter的热门主题列表中找到潜在的舆论热点79%,平均提前1小时和26分钟,预测效果高达95%。
因此,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舆情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成熟的数学模型外,成功的预测还需要大量可靠数据的支持。互联网记录用户的所有在线行为,包括信息搜索、浏览、发布和评论。与最初的数字和文本信息相比,数据呈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也是重要的信息载体。目前,语义分析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自然语言识别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上述技术在互联网上转换和收集信息,可以为公众舆论监测和预测模型建设提供数据基础。利用自然语言识别技术和语义分析技术对网络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实时监控和预测网络舆论,通过构建模型预测网络热点和公众舆论的趋势,有利于提前制定好计划,及时制定不同舆论事件的对策。
三是算法推送改进的内容制作和发布模式,优化议程设置..
据介绍,智能配送平台上的短视频在政务宣传、引导、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容易增强网民的信任和参与,促进舆论的快速发酵和广泛传播。例如,去年的“八二七”昆山刀案,高速铁路旅客“霸主”事件在短视频平台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活跃的新话语主体影响着议程主体的构成,议程主体的多样性进一步重构了舆论引导模式..事实证明,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政府、媒体和官方组织的议程仍然在应急、大规模事件和公共危机中发挥着强大和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政府回应的400件舆情事件中,新媒体占41%,已成为舆情回应和信息互动的主要阵地[6]。机器编写和算法推送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确保官方组织和主流媒体能够在舆论的指导下实现快速反馈、灵活互动和精确匹配的议程设置。
在信息量大、变化快的互联网数据面前,通过准确快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机器书写完全可以满足移动阅读环境下受众对信息内容的实时需求。本发明利用机器书写技术快速、准确地处理大数据的优点,传统的介质非常完整、成熟,优化了书写系统,加快了内容生产的速度,匹配了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还可以帮助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采取不同网络平台的相应内容呈现的形式,并与不同的互联网用户组协作,进行与其阅读兴趣相对应的内容生产。
算法推送技术可以通过浏览、转发、评论、表扬等用户反馈的数据来完成“用户兴趣”的画像,并根据“画像”准确推送用户内容。在一些方面,算法推送技术确定用户所接收的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影响用户对特定主题的感知和态度。换句话说,技术本身具有议程设置属性。算法推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建立回音室效果的挑战。通过改变使用该技术的思想,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公众意见的指导,通过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增加人工干预,可以打破由基于用户的兴趣的单侧信息供应形成的信息标注室。该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偏好,准确推送内容,增强内容传输的针对性,促进信息的有效传播。
面对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网民实时互动的舆论环境,舆论引导也应从时效性、差异化和互动层面进行调整,从“一种方式设置媒体议程”到“积极回应公众议程”,从“表面情绪控制”到“潜在情感指导”,从“体育舆论管理”调整到“对话共识”[7]。在构建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前提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完善内容制作和发布模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舆论,组织网民与政府理性、有序、良性互动,官方媒体和其他官方机构。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提高了舆论引导能力,而且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改革舆论引导的角度来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确实是可喜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技术本身的缺点。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和发布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大多仍然依赖于互联网上大数据的基本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Lawspker开发的“机器人水兵“恶意误导公众舆论外,即使在良性应用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也引发了伦理问题和争议,如回声腔效应、隐私侵权、技术透明度等。因此,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公众舆论引导能力的同时,还应结合智能时代的特点,塑造正确的信息价值,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的人工干预,发挥“网守“的作用。全面筛选和及时删除虚假信息,优先重视质量权威信息,深度报告,纠正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负面影响,全面优化舆论指导工作。
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舆情预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除了成熟的数学模型外,成功的预测还需要大量可靠数据的支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